Lazy loaded image
学习思考
Lazy loaded imageJavaSE——多线程
字数 8224阅读时长 21 分钟
2025-2-15
2025-3-22
type
status
date
slug
summary
tags
category
icon
password

多线程

进程概念

进程指正在运行的程序,确切的来说,当一个程序进入内存运行,即变成一个进程,进程是处于运行过程中的程序,并且具有一定独立功能。

线程概念

线程是进程中的一个执行单元(执行路径),负责当前进程中程序的执行,一个进程中至少有一个线程,一个进程中是可以有多个线程的,这个应用程序也可以称之为多线程程序。
简而言之:一个程序运行后至少有一个进程,一个进程中可以包含多个线程。

深入线程概念

多线程就是一个程序中有多个线程在同时执行, 一个核心的CPU在多个线程之间进行着随即切换动作,由于切换时间很短(毫秒甚至是纳秒级别),导致感觉不出来。
  • 单线程程序:若有多个任务只能依次执行,当上一个任务执行结束后,下一个任务开始执行;如去网吧上网,网吧只能让一个人上网,当这个人下机后,下一个人才能上网
  • 多线程程序:若有多个任务可以同时执行,如去网吧上网,网吧能够让多个人同时上网

线程的运行模式

  • 分时调度:所有线程轮流使用CPU的使用权,平均分配每个线程占用CPU的时间
  • 抢占式调度:优先让优先级高的线程使用CPU,如果线程的优先级相同,那么会随机选择一个(线程随机性),Java使用的为抢占式调度
大部分操作系统都支持多进程并发运行,现在的操作系统几乎都支持同时运行多个程序;比如一边使用编辑器,一边使用录屏软件,同时还开着画图板,dos窗口等软件,此时,这些程序是在同时运行,“感觉这些软件好像在同一时刻运行着”。
实际上,CPU(中央处理器)使用抢占式调度模式在多个线程间进行着高速的切换;对于CPU的一个核而言,某个时刻,只能执行一个线程,而 CPU的在多个线程间切换速度相对感觉要快,看上去就是在同一时刻运行。
其实,多线程程序并不能提高程序的运行速度,但能够提高程序运行效率,让CPU的使用率更高。

main的主线程

当在dos命令行中输入java空格类名回车后,启动JVM,并且加载对应的class文件,虚拟机并会从main方法开始执行程序代码,一直把main方法的代码执行结束;如果在执行过程遇到循环时间比较长的代码,那么在循环之后的其他代码是不会被马上执行的。
若在上述代码中show方法中的循环执行次数很多,这时在d.show();下面的代码是不会马上执行的,并且在dos窗口会看到不停的输出name=小强,i=值,这样的语句。
因为JVM启动后,必然有一个执行路径(线程)从main方法开始的,一直执行到main方法结束,这个线程在Java中称之为主线程;当程序的主线程执行时,如果遇到了循环而导致程序在指定位置停留时间过长,则无法马上执行下面的程序,需要等待循环结束后能够执行。

Thread类介绍

Thread是程序中的执行线程,Java 虚拟机允许应用程序并发地运行多个执行线程。
创建新执行线程有两种方法:
  • 将类声明为 Thread 的子类,该子类重写Thread类的run方法,创建对象,开启线程,run方法相当于其他线程的main方法
  • 声明一个实现Runnable接口的类,该类实现run方法,然后创建Runnable的子类对象,传入到某个线程的构造方法中,开启线程

线程执行的随机性

为什么要继承Thread

为什么要继承Thread类,并调用其的start方法才能开启线程呢?
因为Thread类用来描述线程,具备线程应该有功能。
为什么不直接创建Thread类的对象呢?
创建线程的目的是什么?
是为了建立程序单独的执行路径,让多部分代码实现同时执行。也就是说线程创建并执行需要给定线程要执行的任务;对于之前所讲的主线程,它的任务定义在main函数中。自定义线程需要执行的任务都定义在run方法中。

多线程内存

多线程执行时,在栈内存中,其实每一个执行线程都有一片自己所属的栈内存空间。进行方法的压栈和弹栈;当执行线程的任务结束了,线程自动在栈内存中释放了,但是当所有的执行线程都结束了,那么进程就结束了。

getName方法获取线程名字

currentThread方法获取线程名字

线程名字设置

sleep方法

实现Runnable接口

实现Runnable接口,避免了继承Thread类的单继承局限性;覆盖Runnable接口中的run方法,将线程任务代码定义到run方法中。
创建Thread类的对象,只有创建Thread类的对象才可以创建线程,线程任务已被封装到Runnable接口的run方法中,而这个run方法所属于Runnable接口的子类对象,所以将这个子类对象作为参数传递给Thread的构造函数,这样,线程对象创建时就可以明确要运行的线程的任务。

实现接口方式的好处

  • 实现Runnable接口避免了单继承的局限性
  • 实现Runnable接口的方式,更加的符合面向对象,线程分为两部分,一部分线程对象,一部分线程任务;一旦创建Thread类的子类对象,既是线程对象,有又有线程任务
  • 实现Runnable接口,将线程任务单独分离出来封装成对象,类型就是Runnable接口类型;Runnable接口对线程对象和线程任务进行解耦,降低紧密性或者依赖性,创建线程和执行任务不绑定

匿名内部类实现线程程序

线程池

概念

线程池其实就是一个容纳多个线程的容器,其中的线程可以反复使用,省去了频繁创建线程对象的操作,无需反复创建线程而消耗过多资源。

原理

在Java中,如果每个请求到达就创建一个新线程,开销是相当大的;在实际使用中,创建和销毁线程花费的时间和消耗的系统资源都相当大,甚至可能要比在处理实际的用户请求的时间和资源要多的多;除了创建和销毁线程的开销之外,活动的线程也需要消耗系统资源,如果在一个JVM里创建太多的线程,可能会使系统由于过度消耗内存或“切换过度”而导致系统资源不足。
为了防止资源不足,需要采取一些办法来限制任何给定时刻处理的请求数目,尽可能减少创建和销毁线程的次数,特别是一些资源耗费比较大的线程的创建和销毁,尽量利用已有对象来进行服务。
线程池主要用来解决线程生命周期开销问题和资源不足问题,通过对多个任务重复使用线程,线程创建的开销就被分摊到了多个任务上了,而且由于在请求到达时线程已经存在,所以消除了线程创建所带来的延迟;这样,就可以立即为请求服务,使用应用程序响应更快;另外,通过适当的调整线程中的线程数目可以防止出现资源不足的情况。

JDK5实现线程池

通常,线程池都是通过线程池工厂创建,再调用线程池中的方法获取线程,再通过线程去执行任务方法。
Executors:线程池创建工厂类
  • public static ExecutorService newFixedThreadPool(int nThreads):返回线程池对象
  • ExecutorService:线程池类
  • Future<?> submit(Runnable task):获取线程池中的某一个线程对象,并执行
  • Future接口:用来记录线程任务执行完毕后产生的结果
使用线程池中线程对象的步骤:
  1. 创建线程池对象
  1. 创建Runnable接口子类对象
  1. 提交Runnable接口子类对象
  1. 关闭线程池

实现线程池的Callable接口方式

Callable接口与Runnable接口功能相似,用来指定线程的任务;其中的call()方法,用来返回线程任务执行完毕后的结果,call方法可抛出异常。
  • ExecutorService:线程池类,<T> Future<T> submit(Callable<T> task)获取线程池中的某一个线程对象,并执行线程中的call()方法
  • Future接口:用来记录线程任务执行完毕后产生的结果
使用线程池中线程对象的步骤:
  1. 创建线程池对象
  1. 创建Callable接口子类对象
  1. 提交Callable接口子类对象
  1. 关闭线程池

线程实现异步计算

通过线程池中的线程对象,使用Callable接口完成两个数求和操作。
Future接口用来记录线程任务执行完毕后产生的结果,V get()方法获取Future对象中封装的数据结果。

线程安全

线程操作共享数据的安全问题

如果有多个线程在同时运行,而这些线程可能会同时运行这段代码;程序每次运行结果和单线程运行的结果是一样的,而且其他的变量的值也和预期的是一样的,就是线程安全的。

售票案例

线程安全问题引发

其实,线程安全问题都是由全局变量及静态变量引起的;若每个线程中对全局变量、静态变量只有读操作,而无写操作,一般来说,这个全局变量是线程安全的;若有多个线程同时执行写操作,一般都需要考虑线程同步,否则的话就可能影响线程安全。

同步代码块解决线程安全问题

同步代码块的执行原理

同步代码块: 在代码块声明上 加上synchronized。
同步代码块中的锁对象可以是任意的对象;但多个线程时,要使用同一个锁对象才能够保证线程安全。
  • 不使用同步:线程在执行的过程中会被打扰 线程比喻成人,线程执行代码就是上一个厕所,第一个人正在上厕所,上到一半被另外一个人拉出来。
  • 使用同步: 线程比喻成人,线程执行代码就是上一个厕所,锁比喻成厕所门,第一个人上厕所会锁门,第二个人上厕所看到门锁上了,等待第一个人上完再去上厕所。

同步方法解决线程安全问题

JDK1.5新特性Lock接口,实现提供了比使用synchronized方法和语句可获得的更广泛的锁定操作。
Lock接口中的常用方法:
  • void lock()
  • void unlock()
Lock提供了一个更加面对对象的锁,在该锁中提供了更多的操作锁的功能;使用Lock接口及其中的lock()方法和unlock()方法替代同步。

死锁

同步锁使用的弊端:当线程任务中出现了多个同步(多个锁)时,如果同步中嵌套了其他的同步。这时容易引发一种现象:程序出现无限等待,这种现象我们称为死锁;这种情况能避免就避免掉。

死锁情况演示

  • 定义锁对象类
    • 线程任务类
      • 测试类

        Lock接口改进售票案例

        线程死锁原理

        当线程任务中出现了多个同步(多个锁)时,如果同步中嵌套了其他的同步,这时容易引发程序出现无限等待。

        线程的死锁代码实现

        等待唤醒机制

        线程之间的通信:多个线程在处理同一个资源,但是处理的动作(线程的任务)却不相同;通过一定的手段使各个线程能有效的利用资源,而这种手段即——等待唤醒机制

        线程等待与唤醒案例介绍

        等待唤醒机制所涉及到的方法:
        • wait():等待,将正在执行的线程释放其执行资格 和 执行权,并存储到线程池中
        • notify():唤醒,唤醒线程池中被wait()的线程,一次唤醒一个,而且是任意的
        • notifyAll(): 唤醒全部:可以将线程池中的所有wait()线程都唤醒
        其实,所谓唤醒的意思就是让 线程池中的线程具备执行资格;必须注意的是,这些方法都是在同步中才有效,同时这些方法在使用时必须标明所属锁,这样才可以明确出这些方法操作的到底是哪个锁上的线程。
        这些方法并不定义在Thread中,也没定义在Runnable接口中,却被定义在了Object类中,这是这些方法在使用时,必须要标明所属的锁,而锁又可以是任意对象,能被任意对象调用的方法一定定义在Object类中。

        线程等待与唤醒案例资源类编写

        线程等待与唤醒案例

        输入和输出线程

        测试类

        null值解决

        数据安全解决

        通信分析

        • 输入:赋值后,执行方法wait()永远等待
        • 输出:变量值打印输出,在输出等待之前,唤醒输入的notify(),自己在wait()永远等待
        • 输入:被唤醒后,重新对变量赋值;赋值后,必须唤醒输出的线程notify()自己的wait()

        实现

         
        上一篇
        JavaSE——IO流
        下一篇
        JavaSE——JDBC与网络编程

        评论
        Loading...